探秘贵州咕噜寨产蛋崖:石头竟能每隔30年产蛋

share
见过鸡下蛋,鸭下蛋,但你一定没见过石头也会下蛋。在我身后的寨子里,有块神奇山崖,每隔30年就产一颗石头蛋,现在还有一颗已进入预产期,随时可能掉落。真有这么神奇的事吗?今天就带大家走进产蛋崖一探究竟。这个寨子叫咕噜寨,位于贵州黔南三都县,是水族聚居的寨子。它得名有意思,产蛋崖的石蛋滚落时会发出咕噜咕噜声,咕噜寨的名字由此而来。这里就是产蛋崖入口,看看门口对联,水族人有自己的文字,基本是简单象形字,我们来认认,上联是天公地母运兽牙鸡蛋,下联是灵山水神如绿野金秋,横批是灵山侠径。你猜我怎么认识的?我们现在沿石阶梯上去找产蛋崖。它刚开始怎么被发现的呢?相传有对夫妻,结婚多年没孩子。一天妻子上山割猪草遇雨,雨停后发现远处山崖有东西发光,好奇爬上去一看是颗石头蛋。她感觉石蛋里像藏着婴儿,认为是上天指示,从此每天摸石蛋。第二年妻子生下大胖小子。消息传开,寨里人觉得石蛋是吉祥好运象征,争先把石蛋搬回家。所以在咕噜寨每家房前都能见到石蛋,少则一个,多则三五个,现在还保留68颗。大家看,这就是产蛋崖,这么多石头蛋,这一个可真大,几百斤重呢,据说看到的人能好运连连、儿孙满堂。大家记得把好运连连打在评论区哦。这些石蛋有大有小,直径约30到60公分,表面有类似树木年轮的纹路,像恐龙蛋。别看这颗小,也很重,至少三十多斤。我身后这片山崖上,还有很多正在孕育中的石蛋,有的突出明显,已到预产期,感觉随时会掉下来。这些石蛋怎么形成的呢?大约5亿年前寒武纪,这里是深海,碳酸钙分子游离在软泥中形成结核。上层沉积物压实后,软泥和结核变成深海岩石。亿万年地壳运动让岩石暴露地表,软泥成了崖壁,结核变成石蛋。因两种岩石质地不同,风化速度有差异,岩壁风化脱落,石蛋就慢慢孕育出来。两种岩石风化速度相差约30年,所以每隔30年左右有石蛋自动滚落。但这说法未得到证实,只是猜测。所以现在产蛋崖还是世界知名。
《产蛋崖探秘攻略:领略神奇自然与独特文化》

产蛋崖,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位于贵州黔南三都县的咕噜寨。这里的石头每隔30年就会产出一颗蛋,仿佛大自然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创作。

首先,前往产蛋崖,你会经过咕噜寨。这个水族聚居的寨子有着独特的魅力,其得名源于产蛋崖石蛋滚落时发出的咕噜声。在产蛋崖入口,能看到水族人独特的象形字对联,感受别样文化。

关于石蛋的形成,虽有大约5亿年前寒武纪的深海起源说,但未完全证实。目前已知石蛋大小不一,直径30到60公分,表面有类似树木年轮的纹路。

来到产蛋崖,你能看到许多石蛋。有的重达几百斤,有的小巧但也有三十多斤。正在孕育的石蛋更是奇妙,仿佛能看到生命的孕育过程。据说看到石蛋能带来好运,不妨在欣赏之余,许下美好心愿。

在游览过程中,还能深入了解水族文化。与当地居民交流,听听他们讲述石蛋的传说故事,让这次探秘更加丰富有趣。无论是对自然奇观感兴趣,还是想感受独特民族文化,产蛋崖都值得一去。
产蛋崖,咕噜寨,石蛋,形成原因,水族文化,对联,好运,寒武纪,风化,传说
[Q]:产蛋崖在哪里?
[A]:产蛋崖位于贵州黔南三都县的咕噜寨。
[Q]:咕噜寨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A]:因为产蛋崖的石蛋滚落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所以叫咕噜寨。
[Q]:石蛋是怎么形成的?
[A]:大约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这里是深海,碳酸钙分子游离在软泥中形成结核,后经地壳运动和岩石风化等过程逐渐形成石蛋,但此说法未得到证实。
[Q]:石蛋有多大?
[A]:石蛋大小不一,直径大约在30到60公分之间。
[Q]:产蛋崖入口有什么特别的?
[A]:产蛋崖入口有对联,是水族人用简单象形字写的。
[Q]:石蛋有什么寓意?
[A]:据说能看到石蛋的人能够好运连连,儿孙满堂。
[Q]:现在产蛋崖还有多少颗石蛋?
[A]:现在产蛋崖还保留有68颗石蛋。
[Q]:产蛋崖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
[A]:相传有对夫妻结婚多年没孩子,妻子遇石蛋后第二年生下大胖小子,从此寨里人认为石蛋是吉祥好运象征。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