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北井陉石头村:见证四百多年前的奇迹清凉阁

share
叔您好,我想问一下,这上面的楼真的是一个人花了16年时间把它建起来的吗?是,那这上面现在能上去看吗?能,可以上去看一下,可以。四百多年前,一个人用了16年的时间,仅凭一己之力建起一座三层石楼,没有挖地基,石头缝,也没有用任何的粘合剂,到现在都没有倒,而建这座楼的人竟然还是于谦的后代。现在就带大家进村去见识一下。出发。这里是河北井陉的于家村,村里95%的村民都姓于,相传他们是明朝名臣于谦的后代,于谦蒙冤之后,他的孙辈为了避祸,举家迁到了这里定居,逐渐形成了村庄。因为地处太行山,山上石头多,所以这里的路面、房屋、院墙全部都用石头建成,因为这里又叫石头村,在村子里有很多这样子的古庙,有庙就有戏台,很奇怪的是,只要有戏台就一定有一口水井,为什么非得也在戏台子前面挖一口井呢?Hello, 祝看视频的朋友们都能财源广进。听到回音了吗?听村民说,挖井的原因,一是方便随时取水灭火,二是井能起到扩音的效果。你看古人可是真聪明。大家快看,这就是那栋三层的石头楼阁,它是明万历九年于谦的第七代孙于喜春一个人修建起来的,一共花了16年的时间。传说他力大如牛,从山上踩着一些石头都不在话下。这是简单的打磨,一点点就砌起来了。这栋楼这里面最大的一块大石头就是它,足足有3.2吨,很难想象它是怎么被搬到这儿的,而且是你发现没有,这些石头缝之间是没有用任何的粘合剂的,连一点黄泥巴都没有,更震撼的是它竟然没有地基,就是用石头平铺在斜坡上,四百多年了,一点儿都没有倒,实在是太难得了。这旁边有上去的楼梯,我们现在上二楼去看一下,二楼的过道非常的窄,四面是通的,这些立柱和梁看起来是比较粗糙,感觉就是随便取一块石头随意搭建起来,但其实处处都是用心之作。围着走一圈,这四个面分别有一个小庙,里面有刘关张、尧舜禹等等各种人物的塑像,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二楼的一个角落里,还有往第三层走的阶梯,现在是为了保护这栋小楼,不让上了。据碑文记载,原本于喜春是计划建九层楼,用来遥望京城,结果建到第三层的时候,他被石头给砸伤了手臂,受伤不久就驾鹤西去了,就只留下了这一栋三层的小楼,取名为清凉阁。
**《探索河北井陉石头村的独特魅力攻略》**

河北井陉的于家村,宛如一颗遗世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这里,95%的村民姓于,相传是明朝名臣于谦的后代。走进村子,仿佛踏入了石头的世界,路面、房屋、院墙全由石头建成,故而得名石头村。

村子里众多古庙与戏台相映成趣,更奇特的是,戏台前必有一口水井。这水井不仅方便随时取水灭火,还能起到扩音效果,古人的智慧令人赞叹。

而那座历经四百多年风雨的清凉阁,更是令人称奇。它由于谦的第七代孙于喜春一人耗时16年建成,三层石楼没用挖地基,没用粘合剂,最大的石头重达3.2吨,却稳固如初。

想要深入领略这份独特魅力,首先要规划好行程。建议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前往,以便更好地欣赏石头建筑的细节。进入村子后,可先从清凉阁开始参观,感受古人的精湛技艺。接着漫步于古巷,欣赏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屋,说不定还能遇见热情的村民,听他们讲述古老的故事。

参观古庙时,留意那些精美的塑像,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在戏台前驻足,想象曾经的热闹场景。别忘了去探索水井的奥秘,思考古人设计的巧妙之处。

游览过程中,记得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别样的乡村生活。离开时,带上一份对这段独特历史的美好回忆,让河北井陉石头村的魅力永远留在心间。
河北井陉,于家村,石头村,清凉阁,于谦后代,古庙,戏台,水井,石头楼阁,历史遗迹
[Q]:于家村为什么被称为石头村?
[A]:因为地处太行山,山上石头多,这里路面、房屋、院墙全部用石头建成,所以叫石头村。
[Q]:村里的戏台和水井有什么特别关系?
[A]:只要有戏台就一定有一口水井,挖井一是方便随时取水灭火,二是能起到扩音效果。
[Q]:清凉阁是由谁建造的?
[A]:清凉阁是明万历九年于谦的第七代孙于喜春一个人修建起来的。
[Q]:清凉阁建造用了多长时间?
[A]:一共花了16年时间。
[Q]:清凉阁建造有什么独特之处?
[A]:没有挖地基,石头缝没用任何粘合剂,最大石头3.2吨,用石头平铺在斜坡上。
[Q]:于家村村民和于谦有什么关系?
[A]:村里95%的村民都姓于,相传是明朝名臣于谦的后代,于谦蒙冤后,其孙辈为避祸举家迁到这里定居。
[Q]:二楼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A]:二楼过道非常窄,四面是通的,立柱和梁较粗糙,四个面分别有一个小庙,里面有各种人物塑像。
[Q]:清凉阁原本计划建几层?
[A]:原本余喜春计划建九层楼,用来遥望京城。
sha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