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抠门皇帝的陵寝:看似简陋实则另有乾坤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给自己建的陵寝究竟有多简陋?他穿着带补丁的龙袍,晚饭就吃一个烧饼,鸡蛋每天只吃一个,绝不多吃。皇后过生日,他请客,每人一碗打卤面。他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那他这么的抠陵寝是不是很简陋?跟我去看一下你就知道了。道光的墓陵建在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里,原本道光用了七年的时间在清东陵的宝华峪已经建好陵寝了,没想到刚建好一年,地宫就渗水,无法再使用,于是拆掉宝华峪的陵,在清西陵来选址重建。这样一建一拆再建就浪费了大量的银子。道光本来就很节俭,他下令新建的陵寝能省则省,所以从前面看没有石像生,到了这里,本来应该是三路三孔桥,现在只建了一孔,左右两边分别用这样子的平桥来代替。到了隆恩殿,你会发现原本应该是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的大殿,变成了三开间的单檐歇山顶,殿前的月台非常的低矮,没有围栏,没有排水龙头。如果你往后你会发现更简陋。走到这儿了,你是不是觉得少了点啥?没错,这里就一个小小的宝顶,前面是石五供,没有方城、明楼、哑巴院。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哎,这皇帝可真节俭。但接下来我要带你去看到的会颠覆你的想法。我们又回过头来再来看隆恩殿和它前面的东西配殿,你会发现他们用的都是原木色。走进大殿里,你还能看到里面的大柱透着丝丝金光。你想到啥了?没错,金丝楠木的这三座建筑竟然全部用的是金丝楠,用料多达1500个立方,就是紫禁城里也没敢这么的奢侈,进到大殿,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那是扑面而来,目光所及之处全部用的是金丝楠木。我们再看头顶,每一块天花上都雕刻着一条不同形状的龙,所以这里面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你再来看一下墙面,它和别的陵都不一样,表面没有挂灰,没有刷红漆,看起来非常的简陋,但你再仔细看,它缝隙小到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用手摸着光滑平整,这叫磨砖对缝干白灌浆,这种砌墙的方法耗时费力,造价比普通刷漆墙面要高的那不是一星半点,而且它这儿所有的墙面全部都是用的这种,看起来很简陋,能省的都省了。它是清西陵里规模最小的陵寝,但道光皇帝建陵却是大清皇帝里面耗资最多的,所以你还认为它是一个节俭的皇帝吗?
《探索道光皇帝陵寝:奢华与节俭的交织之旅》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道光皇帝以其节俭之名备受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陵寝,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首先,道光皇帝的陵寝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这里曾是他寄予厚望的安息之地。最初,他耗时七年在清东陵的宝华峪建成陵寝,然而命运弄人,刚建好一年地宫就渗水,无奈之下只得拆除重建,选址清西陵。

踏入陵寝,你会发现诸多节俭的痕迹。从前面看,没有石像生,本应是三路三孔桥的地方,如今只剩一孔,两侧以平桥代替。来到隆恩殿,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变成了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前月台低矮,无围栏、无排水龙头。往后走,宝顶小巧,仅有石五供,不见方城、明楼、哑巴院。

但当你深入其中,又会被其奢华所震撼。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皆为原木色,大殿内大柱透着金光,竟是金丝楠木打造,用料达1500立方,紫禁城里都不敢如此奢侈。抬头看,天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龙,古朴典雅。墙面采用磨砖对缝干白灌浆工艺,虽看似简陋,实则造价高昂,工艺精湛。

这座陵寝,是道光皇帝节俭与奢华的矛盾体现。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无论是追求历史真相的爱好者,还是对古建筑感兴趣的朋友,都值得来此一探究竟,感受这份独特的历史魅力。
道光皇帝,陵寝,清西陵,宝华峪,节俭,金丝楠木,磨砖对缝,石五供,隆恩殿,地宫
[Q]:道光皇帝的陵寝最初建在哪里?
[A]:道光皇帝的陵寝最初建在清东陵的宝华峪。
[Q]:陵寝为何要重建?
[A]:刚建好一年,地宫就渗水,无法再使用所以拆除重建。
[Q]:重建后的陵寝有哪些节俭的体现?
[A]:前面没有石像生,桥只建了一孔,隆恩殿规格变小,月台简陋等。
[Q]:陵寝中哪里体现了奢华?
[A]: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用金丝楠木,用料多达1500立方,天花雕龙,墙面工艺独特。
[Q]:陵寝的墙面有什么特别之处?
[A]:采用磨砖对缝干白灌浆工艺,缝隙小,光滑平整,造价高。
[Q]:道光皇帝陵寝在清西陵的规模如何?
[A]:它是清西陵里规模最小的陵寝。
[Q]:道光皇帝建陵的花费在大清皇帝里情况如何?
[A]:道光皇帝建陵却是大清皇帝里面耗资最多的。
[Q]:陵寝的隆恩殿有什么变化?
[A]:原本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的大殿,变成了三开间的单檐歇山顶。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