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黄土高原上的独特居住方式——地坑院

你好,大叔,请问您这个地坑院有多少年了?120多年。那您是从小就在这住着吗?啊,从小在这。那咱们夏天下大雨的时候,这个地坑院会被淹吗?呃,不会淹,从来没淹过,让你现在就在地下,你愿意吗?在黄土高原上就有这样一种居住方式,人们在地下挖窑洞叫地坑院。那在地坑院里舒适吗?采光如何?怎么排水?怎么上厕所?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现在就去大叔的家里看一看。这里是陕西三原县的柏社村,村里还有很多村民都居住在这样的地坑院里。这是地坑院入户的通道,通道通常口子离地坑院有十几米,这样斜坡才能比较平缓,方便进出,人们会把入口这里垒得比较高一点,主要是防止雨水从这儿流下去。想要进地坑院,只能从这道门进去,晚上门一关,谁也进不去,能有效地防贼防盗,从通道下来就是一个大院子了。地坑院的建造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步骤,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其他三个步骤都能理解,那穿靴戴帽是啥意思呢?穿靴是给地坑院的这个位置垒上几十公分的砖墙,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对墙体的侵蚀。戴帽是指给上面围一圈矮墙,这样可以防止雨水倒灌和人畜跌落。这个地坑院四周有八孔窑洞,住上一家几口人那是绰绰有余。这边是牲口棚,后面是粮仓,前面有厨房,住人的窑洞一般是在北面,我们现在过去看一下,窑洞里面的炕就挨着门窗,这样方便通风采光。窑洞里夏天最高也就二十多度,晚上睡觉那得盖被子,冬天烧个炕,整个窑洞里面都非常的暖和,妥妥的冬暖夏凉。地坑院吃水也是很方便的,现在是自来水直接接到厨房里,以前人们就直接在院子里面打一口水井就解决问题了,以前的地坑院是没有厕所的,因为都是旱厕,地下又不通风,如果院子里面有个厕所,你想想那味儿,所以厕所一般都建在地面上,这个多少有点不太方便。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恐怕就是地坑院遇到下雨怎么办?咋排水?人们通常会在地坑院最低洼的地方挖一口几米深的渗井,把雨水收集起来,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再加上当地本来雨量就不大,所以基本不会被淹。地坑院这种古老的居住方式在甘肃、陕西、山西和河南都还能找得到,它是黄土塬上先民们的生活智慧。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不再选择住在地坑院。于是你在村子里就能看到很多这样废弃的地坑院了,可以说它是看一眼少一眼。
《地坑院居住全攻略:深入了解独特生活方式》

地坑院,作为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居住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建造步骤:向下挖坑是基础,为后续工程打造空间。四壁凿洞形成居住空间,穿靴戴帽则是关键防护措施。穿靴即垒砖墙防雨水侵蚀墙体,戴帽围矮墙防雨水倒灌和人畜跌落。

排水问题:不用担心,在地坑院最低洼处挖渗井,收集雨水可二次利用,加上当地雨量不大,基本不会被淹。

窑洞居住体验:窑洞内冬暖夏凉,夏天最高二十多度,晚上需盖被子;冬天烧炕,温暖宜人。采光通风良好,炕挨着门窗。

快来深入了解地坑院,感受别样居住风情吧!
地坑院、建造步骤、排水、窑洞、居住体验
[Q]:地坑院建造有哪几个步骤?
[A]:地坑院建造可简单概括为四个步骤,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
[Q]:穿靴戴帽是什么意思?
[A]:穿靴是给地坑院的位置垒上几十公分的砖墙,防止雨水对墙体的侵蚀;戴帽是指给上面围一圈矮墙,防止雨水倒灌和人畜跌落。
[Q]:地坑院如何排水?
[A]:人们通常会在地坑院最低洼的地方挖一口几米深的渗井,把雨水收集起来,还可二次利用,加上当地雨量不大,基本不会被淹。
[Q]:窑洞里面的温度怎么样?
[A]:窑洞里夏天最高也就二十多度,晚上睡觉得盖被子;冬天烧个炕,整个窑洞里面都非常暖和,冬暖夏凉。
[Q]:地坑院的入口有什么特点?
[A]:地坑院入户通道口子离地坑院有十几米,斜坡平缓方便进出,入口会垒得比较高,防止雨水流入。
[Q]:以前地坑院吃水怎么解决?
[A]:以前人们直接在院子里面打一口水井就解决问题了。
[Q]:以前地坑院的厕所在哪里?
[A]:以前地坑院是没有厕所的,因为都是旱厕,地下又不通风,厕所一般都建在地面上。
[Q]:地坑院现在还常见吗?
[A]: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不再选择住在地坑院,村子里能看到很多废弃的地坑院,看一眼少一眼。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