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芯片:86岁科学家黄令仪的传奇一生
这里不是旅游景点,却是每个中国人都该知道、该敬佩的地方。2019年,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扬言随时可以关闭中国发电厂的发电机,让我们的卫星、导弹瞬间变成废铁,因为当时我们的芯片依赖美国,但他们低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决心。在这座研究所,科研人员仅用两年时间就研发出了中国芯龙芯三代,彻底击碎了美国的幻想这里就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撑起中国电子产业脊梁的顶尖机构您知道研发中国芯的80岁老奶奶是谁吗?您知道芯片科技对我们有多重要吗?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今天的幸福生活和这里息息相关?又是怎么回事啊?点赞、关注加收藏,今天小姚一条视频带你了解中国心的硬核故事。系好安全带,我们开始了。要了解中国芯片,不得不提一个人,他是最让美国闻风丧胆的女人,被西方媒体称为芯片女魔头。但华为总部每个部门最显眼的墙上都挂着他的照片,但他低调的普通,走进食堂甚至不会让人多看一眼。却每年为国家节省超2万亿元,让中国芯片从无到有,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他就是黄令仪,一位86岁仍在奋斗的中国科学家。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广西南宁,童年时期,他曾亲眼目睹日军投下炸弹,防空洞外的同胞被炸飞,其中甚至还有一个五岁的小孩,那一刻,他暗暗发誓,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祖国强大。新中国成立后,黄令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工学院,毕业后被选派至清华大学深造,专攻半导体。他自制晶体管测试仪,研制半导体二极管,在白纸一张的条件下,渐渐闯出了一条国产芯片之路。1965年,国家启动两弹一星攻坚项目,微型计算机成为瓶颈,亟待突破。黄令仪被调往计算机所二部,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研制外研中功率开关三极管。没有参考资料,没有成熟经验,他们三班倒、连轴转,日夜攻关,每天工作超14小时。一年后,奇迹诞生。1966年8月,中国第一台全国产舰载嵌入式计算机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让火箭制导控制系统跨越式升级,填补了我国航天电子技术的空白,为两弹一星按下了快进键。1984年,黄令仪正在主持动13大型通用计算机的研制,突然被领导问到,计算所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啊?这个问题让他一惊,但他的回答斩钉截铁,如果计算所不研究芯片,今后做计算机的人就只会用芯片,却不知道芯片内部的逻辑,中国永远造不出真正的计算机。多年后,当中国因芯片被卡脖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黄令仪当年的远见。但远见没有用啊,研究芯片需要经费,而所里没有。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如遭雷击,失声痛哭。难道十几年的心血就这样戛然而止?难道中国真的要走向无心的未来?最终,他的研发团队被遣散,黄令仪也被调往地方电子厂。他不甘心,但除了接受,别无选择。50岁那年,他不愿就此沉寂,再次踏上芯片研发之路。然而一次在电子部的会议上,主持人问他,你是哪个单位的当他如实回答后,对方却说,科学院另有经费,你们就别挂靠在这儿了。被彻底边缘化的失落感如潮水般涌来。可他没有放弃,他找到上级,厚着脸皮求一个项目,甚至放下尊严承诺不要经费,只要一个项目,到时按时交账。上级被他的执着打动,不仅劈了项目,还给了3万元的经费。有了项目,他和合作者陈晓东开始了CAD设计的研究,但一切从零开始,芯片的描述语言对他来说就像在读天书,他硬是一句一句肯,不懂就查,不会就学,夜以继日的钻研。有时候晚上加班太晚,苑门已经锁上了,他回不了家,只能翻墙翻铁门。这时一家合资洗衣机企业找上门来,希望帮忙设计洗衣机控制芯片。但是日本人什么都给,唯独芯片不给,只能高价买成品。黄令仪毫不犹豫的接下任务,连续数月挑灯夜战,终于研发成功。可没想到日本人的手段更狠,当他们发现中国能自主生产后,立即将芯片价格从高价砸向四块钱一片,让国产芯片根本无利可图。那一刻,黄令仪感叹,难道我们的价值就是为了逼别人降价?可他不知道的是,这种手段未来不仅日本人会用,整个西方世界都会用。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卡脖子。1989年,53岁的黄令仪来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国际芯片展览会。他满怀期待地穿梭在人潮中,想找到属于中国的展位,可转了一圈根本没看到。他不甘心,又重新找了一遍。就在这时,他在人群中看到几个同胞手里拎着长城公司的塑料袋,兴奋的跑过去问,你们是来参展的吧?可对方摇摇头,不,我们是来参观的。这一刻,黄令仪心如死灰,她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的芯片已经落后到连展台都摆不出来了。当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写下八个字,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连连,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中国,科技热度消退。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成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很多人觉得既然花钱能买,为什么要费劲去研究?2000年,64岁的黄令仪带着团队前往德国参加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这一次,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展位,他们的专利还一举拿下银奖。回国的路上,黄令仪白发苍苍,眼眶微红,忍不住提笔写下,神州之尊重泰山,赤子荣辱轻鸿毛。灵台无计40载,不觉青丝已成雪。纽伦堡夜星光灿,启明银座落中华。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重拳,芯片是做出来了却没人用,只能锁在抽屉里。毕竟那时候啊拿来主义正流行,联想台式机风头无两,笔记本电脑号称打破国际市场垄断。但他们的核心依旧是别人的心,别人的操作系统。那一年,京东的刘强东靠着组装电脑写软件赚的盆满钵满。互联网大佬张朝阳、马云们也开始书写自己各自的商业传奇。高歌猛进之时,没人想到未来有一天,别人会突然来一记釜底抽薪,让整个中国无芯可用。但他看到了不甘心,此时,黄令仪已经濒临放弃,一个人的坚持,又如何对抗整个时代的偏见?可就在他最无奈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的到来重新点燃了他的希望。2002年,夏培素院士的高徒胡伟武登门拜访,诚邀他加入龙芯团队。回忆起当年,胡伟武说,那时我们满腔热血,觉得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一定要拥有自己的CPU。那一年,黄令仪66岁了,但他依然有梦想,依然有热情,他没有犹豫,接受了邀请,投身龙芯的研发,龙芯团队深知西方已经领先太多,我们如果只是朝九晚五的研发,是永远追不上的。没有像当年两弹一星一样拼命干、拼命追,才能打破封锁,才能不受制于人。于是,又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了,80岁的黄令仪依旧拖着鼠标在屏幕上查电路、校对版图,与年轻人并肩作战。这一幕或许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请看这段视频,黄令仪老师快80岁了,还一天到晚拖着鼠标盯着屏幕插电路插板图。然后有一次我就跟他说,说黄老师说你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了,别亲自干了。结果你猜猜他怎么说?他脱口就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2002年9月28日,在龙芯团队的努力下,龙芯一号全面上市。2005年,龙芯二号问世,龙芯三号紧随其后。或许你觉得芯片只是高科技,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它无处不在。大的方面,复兴号高铁、歼二十战机、北斗卫星,国家核心命脉,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的控制系统,还有机器人、ATM机、pos机、云计算。日常生活中,智能门锁、跑步机、筋膜枪、冰箱、洗衣机、智能手表、电表、手表、水表、车载导航、摄像头、自动驾驶游戏机、VR设备。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东西的开关都掌握在国外,那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芯片战争就是未来的科技战争,它的坚持换来了中国人的底气。2020年1月,84岁的黄令仪获得CCF夏培肃奖实至名归。但仅仅三个月之后,同年4月20日,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英雄不问西东,信仰永不熄灭。回顾黄奶奶的一生,她没有一天放弃过祖国的科技事业。她拼尽一生,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今天的中国心,是他和无数科学家燃尽青春换来的。这样的英雄,这样的故事,怎么能不被人记住,不被大众看见?可最让人心寒的是,一位为中国芯片奋斗一生的科学巨星离世竟然只有零星的报道,而热搜上依旧是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娱乐明星。我坦白讲,娱乐明星对社会也有贡献,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大家都需要娱乐,但科学家的贡献难道不值得被铭记吗?没有芯片,我们的手机、电脑、导航甚至电力系统都会被掐断,但没有流量明星,我们的生活照样继续。这一点没有争议,不接受反驳。真正应该被更多青少年记住的,不是镁光灯下的虚幻泡沫,而是那些用一生托起国家命运的科学巨人。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民族兴。如果你也认同,请在评论区打出中国自强,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被遗忘。关注资源哦。
**《芯片知识全攻略》**:芯片如今无处不在,大到国家核心命脉,小到日常家电。它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却曾被国外卡脖。黄令仪等科学家不懈努力,才有了如今成果。想深入了解芯片知识吗?这篇攻略为您详细解读芯片的重要性、发展历程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助您全面认识芯片世界,跟上科技步伐,为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与启发。快来一起探索吧!
中国芯片,黄令仪,芯片科技,龙芯,芯片战争,科技战争,芯片研发,芯片重要性,科学家贡献,芯片应用
**《芯片知识全攻略》**:芯片如今无处不在,大到国家核心命脉,小到日常家电。它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却曾被国外卡脖。黄令仪等科学家不懈努力,才有了如今成果。想深入了解芯片知识吗?这篇攻略为您详细解读芯片的重要性、发展历程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助您全面认识芯片世界,跟上科技步伐,为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与启发。快来一起探索吧!
中国芯片,黄令仪,芯片科技,龙芯,芯片战争,科技战争,芯片研发,芯片重要性,科学家贡献,芯片应用
评论 (0)
